(本案例系真實案例,為避免泄露報警人相關信息,僅保留詐騙方式、被騙金額,用于警示提醒。
被騙經過:近日,高新區居民劉先生接到“00”開頭電話,自稱是某市公安局的辦案民警,稱劉先生名下一張銀行卡涉及詐騙洗錢案,要求劉先生配合調查。劉先生聽后非常害怕,不假思索便按照要求添加了對方微信,在微信聊天中,對方發來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警察證以及劉先生的刑事逮捕令等照片,看到這些劉先生更是深信不疑,對方要求其將9999元人民幣轉至一個賬戶以便與銀行證實劉先生賬戶是否存在洗錢嫌疑。隨后,對方又讓劉先生在“微粒貸”上貸款30000元,貸款不需要劉先生償還,后劉先生意識到被騙,隨即到派出所報警。
冒充公檢法詐騙分析:
第一步:取得受害者信任,騙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地址、電話等個人隱私信息,從而獲取受害者初步信任。
第二步:恐嚇,騙子通過出示偽造的通緝令、逮捕令,增加騙局“真實性”,讓受害者徹底相信自己卷入一個涉嫌犯罪案件,會因此坐牢,受害人往往因為內心恐懼而對騙子深信不疑。
第三步:要求手機使用屏幕共享功能進行視頻聊天,獲取你的人臉、語音信息,方便后續轉走你的資金。
警方提醒:
公檢法等機關絕不會采取電話、短信、微信、QQ等形式進行案件辦理。謹慎使用“共享屏幕”功能,如有陌生人讓你下載某個APP,開啟“共享屏幕”功能,一定要拒絕!如發現被騙,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濟寧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
2023年4月12日
3月11日14時許,鄒城市居民小王(19歲,學生)QQ上收到一條來自同學孟某的信息,稱因微信限制登錄,需要用小王微信綁定的銀行卡給其朋友轉帳3000元。并催促小王將銀行卡號發給他,小王見對方比較著急,就將銀行卡號發給對方,隨后,小王收到對方發的一張轉賬3000元的截圖,但在小王表示沒有收到錢后,對方以銀行轉賬需兩小時到賬為由回復他,并將一微信收款碼發給小王,小王掃碼后顯示無法轉賬,對方又給其提供了一個銀行卡號并稱急需轉賬,礙于情面,小王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轉賬3000元后,對方仍讓其幫助轉賬匯款。此時,小王看到原QQ號主孟某在QQ空間發布的QQ號被盜信息,才知道自己被騙,遂立即報警。
警方提醒
1、騙子通過盜取QQ、微信賬戶等,換上親朋好友的昵稱及頭像,以借錢、住院急需用錢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匯款轉賬;
2、遇到自稱親友、同學或領導要求轉賬匯款或借錢的,不要急于轉賬,請務必電話、視頻或當面核實確認是否為本人;
3、QQ、微信養成好友備注的習慣,有助于辨別真假;
4、一旦遭遇詐騙,要保留證據并立刻報警,最大限度挽回損失。